從大學畢業後一年多,經歷過書店打工、醫院工作;再到申請國外研究所、雅思考試。最近在準備出國之餘,一邊做親朋好友的插畫案子、一邊學電繪軟體,過著practicing & learning的日子。

過去這些日子以來,透過自我探索、與家人相處,還有老朋友充滿愛的吐槽,我慢慢了解自己的本質和原貌:我真的是一個有著「藝術型」特質的人。印象中,我在UCAN做過結合霍爾蘭職業類型理論的測驗結果,的確最顯著的是「藝術型」,其次是「社會型」。(延伸閱讀:霍爾蘭職業類型內容介紹 http://www.jobwiki.com.tw/Holland/Holland.aspx)

 

不論學習或生活方式,我喜歡自由自在、無拘無束的型態。

以學習方式來說,如果需要學習的事物像一片平靜的水面,我則像一隻在水面上飛舞的蜻蜓:時而點水、時而停歇,時而忽高忽低或深或淺的接觸與抽離。無論時間快慢,我終會點完一整片的水面、了解事物的全貌,並享受從四面八方、各種方向拼湊出結果的過程。

然而,也因著喜愛這種方式,在醫學大學時所接受的教育和訓練,令我(或說本質的我)非常不舒服。

 

醫學領域,那是接觸人、接觸生命的工作。正因為是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工作,身為第一線的醫護人員,所背負的使命相當重大。更因此,將來要成為醫護人員的學生,所受的教育即是:凡事講求嚴謹、精準,任何一點失誤都需要拿放大鏡檢視──因為往後若稍有不慎,影響的是一個人、一個家庭、甚至整個社會或國家的安全。(這麼說很誇張嗎?一點也不。大家都知道SARS那時候有多可怕,而傳染病大爆發的期間,有多少人可能因為院內感染控制不佳而喪命。)

是的,我了解。嚴謹是醫學領域本質使然,和對錯、好壞無關。這樣的教育和訓練方式像在蓋房子般,一磚一瓦必須精確無誤的計算、堆疊。若是偷工減料、不照圖施工,蓋出來的房子必定經不起風雨考驗。而飛落的屋瓦、崩壞的結構甚至會損及他人,後果不堪設想。

但是,這樣的方式和剛才那隻快樂飛舞的蜻蜓大不相同,對吧?如果叫那隻蜻蜓去蓋房子,要求牠一定要按照順序:1、2、3、4......一個一個步驟來,不可以跳著做,也不可以做錯,那會有什麼結果呢?

 

我想你如今能了解我為什麼不喜歡、為何當時會那麼不快樂吧?

 

我知道我不夠理性、動作慢、反應慢、敏感而脆弱、情緒起伏大、容易緊張、意見多、不合群、自以為是又固執。看起來全是缺點,但是把這樣的我放回藝術領域,就成了感性、敏銳、情感豐富、富有創造力、有獨特性,且能堅持追尋心目中的真善美。

嘿?看出來了嗎?我還是我,並沒有改變。只不過因著環境不同,就有不同的眼光和結果。而這無關好壞、對錯,只論「合適與否」。

 

「燈泡要放進相對應的燈座裡,才會最亮。」同樣的,要把人放在適合的位子,才能好好發揮他的功能和長處。

我相信上帝在創造我的時候,加了很多美好的東西。我也知道:祂愛我本來的樣子。

 

我還是我,那個愛哭、情感豐富的我。

我還是我,那個愛畫畫、愛說故事的我。

 

或許繞了一段遠路,終究回到原點,但路上的風景全收入眼底、成為人生的豐富經歷;或許走得跌跌撞撞、不甚順遂,但一路上碰撞出的坑洞埋藏了種子,冒出鮮綠的芽,未來的路也自此展開。

 

我期待,小芽長成參天巨樹的那天。

我期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 C. Y.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